飞起!山东布局“天空之城”
全省拥有经营性无人机企业1400余家,居全国第三位 无人机起降平台总量达524个
省政府新闻办7月11日召开发布会,介绍山东布局“天空之城”,打造低空产业新标杆的有关情况。目前,山东拥有经营性无人机企业1400余家,居全国第三位;多个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。总体上看,山东低空产业发展呈现出制造服务协同发展、创新成果持续涌现、场景应用不断拓宽、集聚效应加速形成的特点。
从制造环节看,山东主要以综合集成为主,涵盖了工业级无人机、通航飞机、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及关键系统等主要领域,培育通用飞机和无人机整机、发动机、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企业400余家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围绕低空产业创新发展需求,山东着力强化关键技术攻关、创新平台建设、优质企业培育。在工业无人机领域,省内部分产品在续航及载重能力、复杂环境适应性、载荷多样性等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;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等前沿方向,部分企业参与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与验证飞行;航空复合材料、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等关键配套能力也正在加速提升。
坚持“以用促产、以用兴业”,山东大力推动低空技术产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近日从全省遴选的30个低空典型应用场景涉及文化旅游、物流快递、医疗服务、海洋巡检等10余个领域,比如,青岛积米崖港和灵山岛实现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,用于鲜活海鲜等高时效类物品的空中速递,原本单程需30—40分钟的水运路程,现在“10分钟即达”;山东高速华通航空可为紧急医疗情况提供高效救援服务,今年3月成功完成山东省最小出生胎龄危重早产儿空中转运。总体看,医疗急救领域,多地已实现血液、急救药品、检验样本的无人机即时配送,为生命救援开辟“空中通道”;海岛、山区等交通不便区域的物资运输难题,也正通过无人机得到有效纾解;城市管理中的违章建筑巡查、交通流量监测、大型活动安保等,因无人机的加入而更加高效智能。
济南、青岛、烟台、潍坊、威海、日照、滨州等地依托产业基础和本地优